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m.yyk.99.com.cn/fengtai/68389/王立胜,年生,山东省莒南县人,山东大学哲学硕士,东北师范大学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哲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等。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中共潍坊市委副秘书长,中共昌乐县委副书记、县长,中共青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潍坊市副市长、山东省对口支援办公室副主任,中共喀什地区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喀什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多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优秀对策奖、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等。主要致力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疆问题、中国乡村振兴问题研究,着力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出版《晚年毛泽东的艰苦探索》《重新认识毛泽东》《论作为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邓小平理论》《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主体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乡村振兴方法论》《乡村建设行动——县级场域中的知与行》等专著十多部,主编《新中国哲学研究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70年全景实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名家论丛》《中国政治经济学学术影响力评价报告》等著作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人物采访 问: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据我们了解,当初因为高考失利,您才到临沂师专去学习,毕业后到莒县一中工作。您一边教书一边备考研究生,怎么就选择了哲学专业,在这个过程中您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那时候考研有项基本规定,就是专科生必须至少毕业三年才能报考研究生,这叫做同等学力考生,没有本科学历,但是要有与本科生同等的学力。本科生毕业就可以考,专科生到毕业第三年才能考。当时的专科大部分是两年学制,我所在的临沂师专政史系是三年学制,实际上和本科就差一年,但也是毕业三年后才能考。那时候的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是实行分配制,我是班里的班长,分配的时候应该有条件选个好的单位,有些省直单位和地直单位,我不知道那时候领导有没有考虑我进这些单位,但是,我心里从来没有过这种打算。从入校起我的目的就非常明确,因为高考失利才进了一所专科学校,我不甘心,第一步没有走好,我一定要争取走好第二步,我一定要上一所好大学。我很清楚,实现这种想法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考研究生。但是,有两个现实问题摆在面前:一是不知道考什么专业好,二是不知道专科毕业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幸运的是这两个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开学不久拿到借书卡的时候,我到图书馆借阅的第一本书是李泽厚先生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李泽厚先生关于康德的研究,是借助康德来讲自己的哲学观点。时值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他在哲学层面提出了要建立主体性论纲,实际上是以康德哲学为切入点,为人性的复归和发扬开启新启蒙的进程。李泽厚先生是改革开放前也就是“文革”期间读的康德,“文革”结束后的年就推出了这部著作。“文革”期间,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当然是可以读的,西方哲学中黑格尔哲学也是可以读的,因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读黑格尔可以帮助理解马克思的哲学,但是,读康德就有政治风险。所以,读康德哲学的辅导材料就比较少,李泽厚这本研究评述康德的书对于喜欢康德哲学的人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那个时候,我并不了解这些情况,但是这部著作让我从此爱上了哲学。读中学的时候,我很喜欢政治课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现在想来之所以喜欢政治课还可以继续往前追溯。我生长在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我父亲高小毕业,不懂得政治理论,更不懂得哲学,他也没有引导我读理论著作。我母亲和我爷爷奶奶都没有读过书,但是,我爷爷是识字的,家里竟然有《反杜林论》,当然还有《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毛主席语录》等书籍。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爷爷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他在我上学后就教导说要读这些书。我多少次拿起这些书,又多少次把它们放下。个中缘由,就是读不懂。到莒南一中读高中,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突然明白了。其实,当我读了一遍《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的时候,我也没有读懂,那时候也不可能读懂。但是,它给了我很大的思想冲击力,在读书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哲学直抵人心的逻辑力量。从此,爱上了哲学,考研的方向找到了,就是哲学。考研的方向既然已经确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有可行性吗?专科生考上研究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说实在话,当时的心情忐忑不安,更不用说有什么把握了。有些人也劝告说,毕业后找个单位有个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何必去做那些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这个人的性格比较固执,确定了目标后就要想办法去实现。我组织了考研的学习小组互相勉励、共同学习,这个小组后来考上研究生的有现在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的聂家华教授,山东理工大学的鲁守博教授,还有其他几位同学。为了坚定信心,我收集了一些非本科毕业成功考研的典型事例激励自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确实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各个领域的年轻人都在拼命学习。从报纸上看到一位在大连某部当兵的战士通过自学哲学考取哲学研究生的故事后,我就组织考研小组一起学习这个解放军战士的考研事迹,以激励我们的学习热情。我们受到的启迪是,人家是自学,连专科都不是,都能考上研究生,我们毕竟还是在大学里学习过,比他的条件优越多了。我还记得在报刊上看到浙江省一个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好像是一位名叫郎剑伟的理科生。他考研究生的外语是日语,为了学习日语,他给一个中日友好的青年组织写信,要求该组织协调一名日本青年帮助其学习日语。那个日本青年就一直与其通过书信的形式帮助他学习日语,等到他考研成功,日本青年给他的来信中附上了一张照片,一个漂亮的日本女孩,他们后来成了夫妻。这是专科生考研的生动事例,对我们也是巨大的鼓励。另外,我们逐渐了解到,就在我们临沂师专的政史系,往届学生中已经有两位师兄考上了山东大学社会学的研究生。一位是丁元竹,后来他读了费孝通的博士,现在是中央党校教授;还有一位是刘建柱,他后来到了深圳工作。至此,我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方向确定了哲学,主要是自己感兴趣;第二个是可能性,好多证据都证明是可能的。政史系开的课程中,哲学课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这些课都不可能开,更别说中西马的原著课程了。但是,考研究生必然要考这些课程,这些课程仅仅靠自学显然是很难的,必须要找老师帮助。在这方面我们政史系的胡全峰老师对我帮助最大。还有范为启老师,他们都是我的哲学课老师。前面我说过,我是因为读李泽厚的关于康德研究的书产生了对哲学的兴趣,但是,感觉康德的思想很难读懂,对李泽厚的阐述康德的思想也是似懂非懂。我去请教胡全峰老师,他告诉我,要读懂康德,首先要读《西方哲学史》,了解了西方哲学史的大的框架,才能去具体读康德。他还告诉我要学习哲学,必须要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他把他的藏书——黄楠森先生的《〈哲学笔记〉注释》送给我。也正是在那时,我知道了列宁的《哲学笔记》,知道了黄楠森。其实,拿来《〈哲学笔记〉注释》,还是读不懂,就像是吃饭啃了块硬骨头。因为书里又牵涉到很多哲学家,像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史上的一系列人物。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未知世界。我从图书馆借来了张世英先生的《论黑格尔的逻辑学》来了解黑格尔。康德、黑格尔的思想让我感觉到,进入哲学的世界是十分的艰难,但是,也正因为这个艰难的感觉,也给了我巨大的兴趣。目标没有动摇,意志更加坚定。康德、黑格尔两位哲学大家引发了我步入哲学殿堂的兴趣,李泽厚、黄楠森、张世英的著作成为我进入这个殿堂的入门书。胡全峰、范为启老师成为我步入哲学殿堂的引路人。此后,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西方哲学史。那时候买书不方便,没有现在的通讯基础。我们的学校又处于沂蒙山深处的一个小县城——山东费县。一个县城的书店怎么可能有哲学史方面的著作呢?况且当时的哲学史著作本来就没有多少。学校图书馆里也很少有这种书,记得当时从图书馆找到了安徽劳动大学组织编写的《西欧近代哲学史》(商务印书馆年版)、李志逵主编《欧洲哲学史》(上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朱德生《简明欧洲哲学史》(人民出版社年版)。这三本书就是我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入门书。没有老师教,就把几本书对照着看。为了买到新书,我非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