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5月份随着进入夏季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的致病菌生长繁殖开始活跃,肠道传染病的发病也将会逐步上升。五月份市民外出旅游,度假活动增加,加之近日正逢“五一”节假日,探亲访友,举办婚庆喜宴等活动也增加。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显示4月份以来我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5月份开始将进入手足口病、食源性疾病的高峰期。因此,提示广大市民应提高防病意识,在生活、学习、工作和外出旅游时注意预防以下疾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等感染。成人手足口病病毒感染后不发病但可传播病毒,加之人们防病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自身不发病而造成病毒在家庭、公共场合中传播。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患儿痊愈后返校。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8.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食源性疾病:是食用了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有微生物和化学物质,称之为致病因素。5月,随着气温升高,微生物繁殖加快,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风险明显增高。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在食源性疾病好发季节,食品行业单位、食堂要把好食品和食具消毒关,提供清洁、卫生、合格食品;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做好饮水饮食卫生,市民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或半生食品以及腐败变质品,无证食品,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一旦出现类似食源性疾病症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