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段说到从北屯市坐火车到喀什,30小时车程,两晚上加一白天。到喀什是早上7点。下火车时,与好多包着头巾的女人擦肩而过,一出站,随便一辆出租车,都能听浓郁的维族口音。 嗯,喀什,到了。 喀什——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玉石般的地方,在中国最西端,以维吾尔族为主要居民,民族特色浓郁,在整个新疆地区最具代表性。 人们常说,北疆看风光,南疆看人文。其实,南疆自然风光也毫不逊色,相比于北疆的小清新,用壮丽来形容南疆风光,毫不夸张。 此外,喀什物产丰富,来喀什旅游,地道的特色美食更是少不了的。这里的美食,不管是种类还是价格,绝对能成为新疆美食中一道靓丽风景线。 /10 Day1:老城逛一逛寻“追风筝的人” 高台民居 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才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小巷,就像巨大的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我们去的时候,这里已经在维修和拆迁, 不能进,只好远远地拍几张。 喀什噶尔老城 如果你看过电影《追风筝的人》,到了这里就似曾相识了,因为电影部分镜头在这里取景。老城核心区的民居群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生土建筑融合汉唐、古罗马遗风和维吾尔族现代生活特点,其本身极具历史价值。 喀什老城内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从喀什噶尔老城大门进去后,沿街都是卖工艺品的店铺。 不防再往深处走走,看见小巷子就拐进去。 晒太阳的老婆婆,带着小孩散步的母亲,提着羊肉回家的大叔……这便是到当地人的生活区了。 清一色的生土建筑在阳光下明暗分明,轮廓清晰。看似颜色单调,窗子或是木门却格外精致。 一面面植物墙, 很适合拍照。 很适合拍照。 就这样进了维族人家里 走着走着,遇见出门扔垃圾的老婆婆。“婆婆,我们能进去参观一下吗?”老人不太懂汉语,似乎猜出我们的请求,便满脸笑容把我们迎回家。 一进门,就被这里的景致惊呆了:小院子里摆着沙发和茶台,非常整洁。顺着一旁的楼梯可通往二楼。2层小楼里种满植物,柱子、栏杆、房顶都有花纹雕刻,像极了一座小城堡。 婆婆拉着我们的手很是高兴,连忙给我们洗葡萄。由于语言不通,大多数时候只能以满脸笑容回应这掩饰不住的激动与新奇。 走的时候,婆婆的女儿回家了, 母女俩一直目送我们离开。 Day2:喀什—塔县亲近帕米尔 帕米尔高原 位干中亚东南部、中国的西端,地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到帕米尔高原游玩,主要是前往其东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红其拉甫口岸等。 塔县 塔县西北与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与阿富汗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相连,属于边境县,距离喀什公里。 红其拉甫口岸 中国通往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这里有著名的中巴7号界碑以及壮观的国门。 去之前,记得在喀什行政服务中心办边境通行证,免费办理,几分钟搞定。 由于时间紧,我们定的是2天行程,4人包一辆车,两天元(1人元),早上9点半从喀什出发。 喀喇昆仑公路沿线都是风景,奥伊塔格、白沙湖、卡拉库里湖、公格尔九别、慕士塔格峰……比起西藏的雪山,帕米尔高原雪山离人更近,看起来更为壮观。 白沙湖 这里的水,静得像在铺了蓝色画布。湖对岸是成片的白沙,沙子堆积成山,弧度十分优美。 卡拉库里湖 车继续往塔县行驶,雪山环绕的卡拉库里湖出现了。它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山脚下,据说每年夏秋季节,这里是登山旅游者的大本营。 车停在路边,往湖边走去,好多地方安上了围栏。据说明年起,这里将成为收费景点。 慕士塔格峰 它一座浑圆形的断块山,其主峰海拔米,地势高亢,气候寒冷。终年以固体降水为主,因此非常利于冰川的发育。 除了慕士塔格峰,沿途还经过很多雪山,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与慕士塔格峰,三山耸立,如同擎天玉柱,屹立在美丽的帕米尔高原上,成为帕米尔高原的标志和代表。 沿途秋色 在北疆时,天天与秋色相伴,以为自己会审美疲劳,没想到遇见南疆秋色时,依旧激动不已。 阿拉尔金草滩 下午4点左右到达塔县,找家店吃完抓饭和羊肉串,到城边的阿拉尔金草滩亲近傍晚的风景。因有塔什库尔干河流经此处,所以这里水草丰美,牛羊遍地。 Day3:塔县—喀什今日主题:吃 第二天一早,再去金草滩逛了一圈,然后原路返回喀什。 塔县很多优美风光,如果时间足够,可以多呆几天。塔吉克族人的婚礼很有趣,一般在周末举行。好多游人去塔县就是为了看场婚礼,有兴趣的话,可以提前打听好,择日而去。 喀什夜市 “不到喀什游,不算到新疆。”而到了喀什,不品特色美食,等于没去过。正宗的维吾尔风味,就在这里寻。 罐子炖羊肉 20元/份(大巴扎里更便宜)一个馕、一壶茶、一碗汤、一盘羊肉(量很足)。 蜂蜜酸奶粽子冰冰凉凉的清水粽加上蜂蜜和酸奶,味道美极了。 烤羊肉串3元/串,肉质鲜美,嫩爽可口。 新鲜瓜果大无花果,1块钱/个,软软的,直接吃,甜到怀疑人生。 西瓜、哈密瓜,一块一块卖,尝鲜很方便。 喀什的石榴7元/公斤,红得发黑。鲜榨石榴汁,热销饮品。 牛筋切块后淋上一层酸辣调味汁,味道软糯,肥而不腻。 可能叫“春卷”像春卷,甜味包的核桃、葡萄干、芝麻一类的料, 咸味包的羊肉,香软可口。 羊肚包羊肝5元/份,切块后淋上酸辣汁,羊肝有卤味,很爽口。 馕一直以为,这种白面做的食物难以下咽。可遇上那种刚出炉的馕,软软的口感、面粉的醇香,带着烤炉的温度,说实在的,一口便爱上。 还有好多,就不一一罗列了 Day4:大巴扎老茶馆这是喀什的生活味儿 喀什大巴扎 “各种原因,没去城外的牛羊大巴扎,些许遗憾。一大早便到喀什城里大巴扎逛逛。这挺像内地农贸市场,只是卖的东西变了,满大街各种羊肉、抓饭,很热闹。穿梭在少数民族人群中间,感觉奇妙又欢快。 百年老茶馆 位于吾斯塘博依路与菜巴扎路的岔路口,座落在两条老街之间,这里无疑是最繁华的路段。医院,后来就改建成茶馆,建筑物有一百多年历史。 《追风筝的人》影片开头,阿米尔的父亲和导师看风筝比赛的地方就是这里。 人们从四面八方来,聚在这里喝茶聊天。此外,就是来感受人文气息的游客。 热瓦普弹起来,手鼓打起来,舞跳起来,歌唱起来。很快,阳台上变成欢乐的海洋。一个微笑,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成了朋友。 大叔弹奏热瓦普,手指10多分钟不歇气。 这里的茶,最便宜的也就10元/壶。 约上好友、买几块馕,配点音乐, 一坐,一下午。 这里的孩子,眼睛会说话 维吾尔族小孩眼睛又圆又大,睫毛长而浓密,看到镜不仅不闪躲,还蹦蹦跳跳摆姿势。老街上的小孩总是三五成群满街跑,家长们点也不担心会走丢。 我两次去老街,无意间拍了不少小孩的照片,没有任何一个小孩问我要钱。如果你也碰到这样一群孩子,拍完照可以和他们聊天、玩耍,最好不要给钱。 入夜的老城 到了晚上,艾提尕尔清真寺附近这面满是罐子的墙, 光影交错,美得像一座城堡。 Day5:喀什—乌鲁木齐—成都—乐山 喀什,再见 你说喀什安全吗? 警车每天在大街上来回游走,整座城市是伴随着警报声苏醒和入夜。 商店做的是“关门生意”,玻璃门里再加一道铁门,买东西时老板才开门。(还记得第一天路过我们住的那条街,看起来空空如也。过两天经过时,仔细打量才发现,早餐店、烤馕铺、超市……一样不少)。 喀什本地少数民族人进夜市得查身份证和安检,游客反而随近随出,不过他们也习以为常了。 所有人进商场、超市,都得安检。 警察非常多,就老城来说,每条街口都有警察看守,所以不用担心会迷路。 回家1月有余, 再忆这趟新疆旅程, 印象最深的是喀什。 时常想念那种, 说不清道不明的, 虚度光阴的乐趣。 赞赏 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