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m.39.net/news/a_6204493.html

他们冲在最前,勇当先锋

他们履职尽责,敢于担当

他们在西北大地坚守奉献

全力以赴助力项目建设平稳运行

公司官微开设栏目

走近项目团队,挖掘争先故事

倾听奋斗足音,记录攻坚成果

本期,小编带您走进

喀什机场改扩建项目

作为祖国最西端的边陲之城

喀什市距离首都北京余公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公司承建的喀什机场改扩建项目是当地最大的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架起中巴走廊经济新桥梁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航站楼正在处于内部装饰装修阶段,项目建设整体进入冲刺阶段,全体建设者鼓足干劲,誓要打造精品,树立标杆!

超大顶板连续浇筑一次成型

喀什气候晴热干旱、多风少雨,夏季昼夜温差达到25摄氏度。“白天头顶烈日,晚上长衣厚被”,成了项目团队的真实写照,而因为温差大,施工过程也常常困难重重。

项目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长米、宽70米,面积达1.4万平米的超大顶板施工,需要支起同等面积、高达10米的高支模,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而干燥、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常常导致混凝土开裂,难以成型,这成了施工中团队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难题。“为此,我们提前进行了反复实验,不断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项目生产经理杨育龙说,由于当地混凝土搅拌站较少且生产能力有限,项目部便将多家搅拌站都纳入进来,统一进行技术交底。做好一切准备之后,杨育龙还不放心,先行试浇筑了平方米,也就是全部顶板的十分之一。经过实测观察,效果达到了理想水平,这才开始全面施工。施工中,由于地下水温度过低,不能直接用于混凝土养护,管理人员便准备了大水箱,提前两天将地下水抽上来存入水箱中,待水温达到常温再使用。同时,采用跳仓法进行施工,取消了后浇带设置,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

为确保混凝土一次成型,项目生产负责人李滋双带着工人,将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敷上塑料薄膜并盖上一层棉被,此后每天向棉被上浇水3次以上。就这样,在大家精心养护14天之后,1.4万平米的超大顶板混凝土浇筑大功告成,既保证了工期节点,也成为喀什地区最大面积顶板连续浇筑一次成型的优秀示范。

31根鱼腹梁精准合拢

项目航站楼二层的中央大厅为跨度92米的倾斜75度的钢桁架鱼腹梁,31根鱼腹梁中最大安装长度22米,最大安装重量约为2.8吨。鱼腹梁管径大,上端是曲面弧形结构,鱼腹梁长度允许误差必须在5毫米以内,角度精度要求必须在3毫米以内,对技术人员精度控制要求极高。

为此,技术人员晚上开会研究方案,白天在现场一次次实测,“有时,我们要天黑后将红外水平仪架于网架内实测,以便更精准控制倾斜角度及支座定位。”技术负责人梁闯说。此外,在安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现场实测,并使用莱卡全站仪进行测量定位、返尺复核,确定鱼腹梁上端与钢网架交接的准确位置和高度,以保障施工精准性。在网架下方的方管上焊接连接板的工作,属于高空焊接,焊接条件差,焊工操作难度极大。“关键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要保质保量,必须坚持现场跟班。”项目技术员田自龙说。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每天和同事坚守现场,加强过程监控,并严格推进焊后质量监测。

最终,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高质量完成31根鱼腹梁精准合拢,保证了工期并获得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的一致认可。期间,项目还召开了喀什地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成为喀什地区标杆项目。

53天完成间厢房隔离点建设

年11月,喀什疫情反弹,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决定以最快速、最高标准建设隔离点,任务迫在眉睫。两天时间,余名管理人员请缨从乌鲁木齐市前往喀什支援隔离点建设,机场项目17名管理人员更是冲锋在前,承担起了隔离点建设及名“战友”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支援“战友”到达的前一天,项目材料科长王晴忙前忙后,采购了足量的棉被、洗漱用品、保温杯等生活用品;宿舍不够住,安全总监黄亮则安排项目人员全部搬到办公室,为打头阵的50多名“兄弟”腾出10间宿舍;为保证伙食等后勤保证,预算员张连桢立即前往市场采购优质的肉、蔬菜、水果;为解决名工人住宿问题,生产经理杨育龙与当地的纺织厂交涉,租得大厂房作为工人临时宿舍......在隔离点建设中,项目全员身先士卒,每晚带头加班,53天,同“战友们”完成间厢房安装及配套设施,为当地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喀什市人民政府为建设团队发来表扬信。

扶贫帮困彰显央企担当

在助力当地发展建设的同时,项目团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响应自治区号召,项目不仅每年在当地组织爱心捐赠活动,还陆续接收近名少数民族工人前来务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为帮助民族工友熟悉工作并快速融入集体,项目管理人员担当起了”师父“和”亲友“的角色。“语言不通,我们就当老师,面对面教他们国语;技术有差距,我们就派专人手把手传帮带,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各工种的安全和技术交底;生活上有特殊困难的,我们更是全力以赴,帮助解决。”项目经理伍斌说。少数民族工友赛普拉·买买提祖农和安全员杨军年龄相仿,工作中,杨军是赛普拉的导师,生活中,两人更是亲如兄弟。年9月,在一次谈心交流时,得知赛普拉家人病重,长期卧床药物治疗,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杨军当即将0元打给他,暂缓其一家经济压力,并鼓励他坚定生活和工作信心。同年冬休期,杨军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第一时间来到赛普拉老家,看望慰问其家人,并将提前准备好的生活用品送给他们。“那次之后,他工作中更加用心努力,并多次获得项目的‘行为安全之星’,还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杨军说。“来到一座城,温暖一方人。”这样的故事还很多。项目管理人员用行动帮助当地民族工友努力提升个人技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务工热情。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民族工友们很快融入到了集体中,并已成长为项目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

近年来,喀什机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内外部各级领导多次前往项目调研工程推进情况、慰问建设者,对项目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履约给予肯定。“我们将继续扎根南疆、艰苦奋斗、鼓足精气神、跑出加速度,助力项目保质保量完美履约,早日为社会和当地百姓交上满意答卷。”伍斌坚定地说。

素材来源

新疆经理部

编辑审核

党建工作部(企业文化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