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大家好,油门儿来了。本期继续介绍一下进藏第九线,本期是自驾勘线的(中)集,没看过上集的同学可以自觉温习一下:孤独的克里雅——进藏第九线!新疆和西藏之间的艰险密道(上)。相信我,温习了上集,你才会对本集内容makesense,温习了上集,你会爱上克里雅。 上集勘线走过了沙漠公路、达里雅布依,本集要去的地方叫——昆仑天路,一条隐藏在昆仑山脉北麓,古老的穿越之路,曾是当地人运送物资的骡马小道。 .12.21 于田-阿羌乡-流水村-普鲁村 km6.5小时 从于田出发,沿克里雅河蜿蜒于昆仑山北侧,经流水村(玉石村)到达普鲁村,行程km。 当日轨迹图 ▼ 在《千字文》中,有一句是“玉出昆岗”,意指美玉出产自昆仑山岗。 所以整条昆仑天路,不乏玉石产地点缀其中,更能找寻比丝绸之路还古老的玉石古道踪迹。 昆仑山,万山之祖 如果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谈谈中国的名山,那么昆仑山应该排在第一位,它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其为中华“龙祖之脉”。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对它不只一次提及,且往往附之奇妙的神话色彩,所以在古人眼里,昆仑山上不仅有很多神仙,还是攀登天庭的云梯,认为它是沟通天地的媒介。而在现代人眼里,武侠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昆仑山、昆仑派,也使我们对这神秘的万山之祖心生向往。昆仑山,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延伸至青海境内,全长约公里,平均海拔~米。在基础条件薄弱的古代,昆仑山只可远观,不可近赏,而今天,我们可以驾车在昆仑天路上,沿克里雅河谷蜿蜒于昆仑山的浅山区,最高海拔多米,高高低低、弯弯曲曲,近睹昆仑山的雄伟壮观,不得不说是件幸事!垭口草坡上由石头堆砌的“天路”二字▼昆仑天路有多令人震撼? (制作:天空映像·丁丁)由东往西,我们行进在昆仑山平均多米的浅山地带(海拔高于米就是高山地带),海拔超米的巍巍昆仑就威严地屹立旁边,由于这米的视觉高差,使得昆仑山看起来更显高大巍峨。什么是视觉高差呢?当我们翻过克里雅山口,进入西藏平均海拔米的羌塘草原,你再回看海拔多米的昆仑山,就不会感觉那么高大了。请把手机旋转90°观看横图▼行驶在覆盖着积雪的昆仑天路上,天蓝云淡,放眼望去,是两种截然不同、一柔一刚的风景:近处,是昆仑山下的最美牧场,每个草场都是馒头状,线条平缓,此起彼伏,可以想象到夏天该是怎样牧草繁茂的样子...尽管没有森林,但有昆仑山为之增色,比之网红打卡地那拉提草原另有一番韵味。从地理上看,中科院地理所赵兴有专家解释这是在古老地质年代时,有风吹过来的尘土慢慢堆积而成,和黄土高原属于同一成因,尘土的厚度最深达到米。▼稍远处,是高大雄伟、怪石嶙峋的昆仑山,尖锐的线条对比山下圆润、柔软的草场,更衬得山体寒气逼人,尤其是整个昆仑山脉连绵不绝,视线范围之内中间毫无缺口,好像无论你怎么走,都逃不出它的“手掌心”!普鲁村 一路感受着万山之祖的非凡气势,黄昏时到达普鲁村,一个神奇的村庄,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村庄。普鲁村的民居,王铁男▼普鲁村的林荫大道,泉水▼普鲁村位于克里雅河的上游,是于田县阿羌乡昆仑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人口人,都是清一色的维吾尔人,但从长相上看与和田地区的维吾尔人略有不同,脸型和身材多少有点像西藏人。王铁男▼由于进出普鲁村的交通极为不便,村民几乎很少与外界联系,他们依山傍水过着悠闲安适的生活,身上还能看到古老的宗教和文化的痕迹。比如,普鲁村是新疆唯一使用“斤”作为度量衡的村落,至今村民们还把秤叫做斤,他们沿用着柳树枝当秤杆,河里的卵石当秤砣的斤。王铁男▼历史上的普鲁由编织氆氇毯而出名,今天,这种传统的工艺受市场影响而渐渐在衰亡,但在普鲁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的编织工艺,在老人家里还能看到氆氌毯。古老的氆氇毯,王铁男▼普鲁村干净整洁的旅行民宿▼进入西藏第一村 历史上,普鲁村是进入西藏的门户,有着多种文化宗教的交融,也是近代探险家们必经之地。从普鲁村至西藏的羌塘地区有一条高原秘道,是七至十世纪西藏高原通往新疆的三条道路之一(一条大致与今天的新藏公路所经相同,即穿越阿克赛钦这片夹在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之间的荒漠,另一条是从现皮山县桑株乡翻越桑株达坂抵达赛图拉与前条路线相汇),几个世纪以来,这条高原秘道曾在军事、商务和民间交往等方面发挥过独特的作用,历史上也被称克里雅山口道(即今天我们说的克里雅古道)。这里也曾是解放军先遣连进入西藏的出发点。年8月1日,为大部队探路开路的解放军独立骑兵师人,在普鲁村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后,沿这条高原秘道进军西藏。先遣连行进在进军西藏的征途中▼在没有地图指引、没有向导领路、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先遣连45天跋涉多公里,跨越冰封雪裹的昆仑山,克服雪盲、高原病的威胁,以伤亡近一半的代价,终于将第一面五星红旗插在了西藏阿里。先遣连驼队攀登昆仑山▼为了纪念英雄先遣连的壮举,这条高原秘道也被后人称为英雄古道。同年,解放军开始在克里雅河上游河谷修筑新藏公路,但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塌方严重、高山缺氧等原因,最后被迫放弃,改道年动工修建新疆叶城到西藏普兰全长公里的新藏公路。至今沿途仍存有公路遗迹,在阿拉叫依和苏巴什还保存着当年筑路大军营地遗址。阿拉叫依古驿站遗址,王铁男▼今天,普鲁村更是自驾发烧友通过克里雅山口,进入西藏的集结补给点和出发点,我们的进藏第九线也将从这里开始进入核心路段。.12.22普鲁村-博斯坦乡-亚门牧场-天路十八弯-都木村-王的故乡-奴尔乡-策勒km9小时-告别铺装路面的昆仑天路-制作:天空映像·丁丁昆仑天路策勒段 从中国地图可以看出昆仑山将新疆和西藏分开,可以看出它是如此地宏伟和巨大。前文讲到,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对昆仑山不只一次提及,各种神话传说使古人称其为“龙祖之脉”...所以昆仑天路也是一条神话长廊。离开普鲁村,我们继续在浅山区的草场河谷中前行,草场的地貌和昨天的大致相似,但海拔却越来越高,路况也开始没有铺装,路上的雪也更厚,行车难度加大。不久后就进入了策勒县境内,策勒县得知勘线队伍路过,旅游局领导特意在必经的博斯坦乡与我们碰面,交流讨论进藏第九线及介绍策勒县的景区建设,并由旅游局韩局长亲自陪同我们考察策勒境内的昆仑天路段。从沿途的路牌、旅游信息牌上,看得出来策勒县为昆仑天路做了很多工作。准确来说,昆仑天路是东起于田县的阿羌乡、西至和田县的黑山村,全程超过公里,而策勒段正好是中心段。亚门牧场 从行车轨迹可以看出昆仑天路在策勒境内,山道、河流特别密集。我们从亚门牧场东北向直接穿越,刚刚开通的沙石土路还没有铺装,厚厚的积雪、陡坡急弯连接一座座的高山草场。白雪皑皑的昆仑山脉在阳光下更显得宏伟、神秘,草场每年4月下旬就开始绿意盎然,一直到8月都是生机勃勃...到那时,城里已经酷暑难耐,而这里却只有十几度,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拥进山里避暑。天路十八弯 这是一条能让自驾越野爱好者中毒的山路!在山的对面,远远就能看到这条硬生生直接在山脚通向山顶的盘山公路。全程沙石土路,连续急弯陡坡,加上冰雪,难度远在丙察察之上,体验感也胜过72拐的业拉山。爬上天路十八弯是一片让你无法想象的高山草场,一望无际。昆仑雪山就矗立在你的面前,它是那么地高,就在你的头顶,它是那么地近,你触手可及。昆仑山不同于藏区的雪山都有名字,这里很多超过六千米的雪山都没有名字,统称昆仑山。都木村 继续下山,来到海拔米的都木村口,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大龙河、克孜勒苏河、汗尼龙提河,这三条发源于昆仑山的河流依序排开,在这里汇合成奴尔河。策勒县旅游局韩局长说,顺着河床最宽的汗尼龙提河谷,行走不到公里就进入了西藏阿里地区的改则县——这将是进入西藏最近的一条通道,最高海拔垭口只有米。如果路修通了,这将是和田进入西藏最方便的通道,难度比翻克里雅山口低!离开了铺装路面的昆仑天路,道路的艰难远高于我们的预期...爬坡砂石路▼看来老司机也遇到问题了老迈在向王铁男老师确认轨迹信息▼接近最后一个去到奴尔乡的山口时,由于一路的爬坡、颠簸,我们的媒体车终于罢工,趴在离山口米的路上不再工作了。一阵群策群力的检查努力后,天色渐渐黑下来,最后只好放弃,转移物资到其它车上,下撤回到策勒县城,安排拖车上去救援。.12.23~24策勒-阿萨古城-喀什塔什乡-断崖-黑山村(喀让古塔格村)-慕士山-和田.5km13小时由于昨天有一台车出现故障,连夜抢修未果,只得遗憾退出勘路,领队头车的工作自然落到了阿迪力馆长身上。太阳越升越高,车队转入X县道,一路向南,进入昆仑山区,新的一天勘路开始,第一站策勒县恰哈乡阿萨古城。沿途能看到许多丹霞地貌▼阿萨古城 阿萨古城修筑在阿萨村后面的山上,形成于三千万年前的红土山在阳光下分外温暖,红土上面是一层厚厚的、泥土色的冲积层,像一床大棉被盖在上面,泥土层的上面是相传建于年前的阿萨古城遗址。阿萨古城坐落在策勒河上游两条支流之间的三角形台地北部,台地海拔高度米,宽60-米,台地东为阿西河,西为秋库河,两河在台地北部尖端交汇为一。古城东西凭借高40米以上的悬崖天险,不筑城墙,只在南北筑墙,构成一个理想的军事防御体系。(资料来源:禾田闻《未发掘的阿萨古城堡》)▼要到上面,只能徒步▼需得趴着身子才能钻进这个当年易守难攻的洞口▼南边不远处,位于恰哈乡阿西村境内的阿西古城是其姐妹城,它们位于策勒县恰哈尔乡西部11.4公里处,策勒县以南70公里处,有简易便道通行,各种车型可前往,预计1小时30分钟可到达。去往阿萨古城之路▼阿萨古城遗址台地▼这两座古城见证了千年前佛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激烈争夺,决定两教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也在这里发生。据古籍记载,伊斯兰教武力入侵和田时,笃信佛教的和田王汗乐哈力被迫改信伊斯兰教,但其部下两名将领乔克吐如希和奴克吐如希兄弟拒不投降,带领几百人边战边退至恰哈乡山区,在阿萨和阿西的两个山头,修城墙、挖战壕,安装铜管引水,依险要地势分别修筑两座防御城堡,坚持固守。但不久水铜管被敌军发现,水源被切断,人马被困,无法坚持战斗,被迫沿策勒河而上,翻越昆仑山,败走西藏...从此和田结束了信仰佛教的历史。(以上历史资料来源:策勒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下山,没有捷径▼离开阿萨古城,我们沿X县道继续朝昆仑山腹地行进,车队行驶在恰哈河谷,海拔在慢慢升高,气温也越来越低,坑坑洼洼的沙石路面扬起的尘土让每台车都不敢跟得太近,车队拉着长长的距离。昆仑山断崖 离开主路,向右拐入一条满是积雪的草场自然路,很快到达昆仑山断崖山顶。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断崖的地貌只会在神话故事里出现。它是由青藏高原海洋板块和塔里木内陆板块挤压而成,南面是岩石,北面是泥土,所以形成了这种深切、断崖绝壁式的奇特地貌。站在山顶的平台上,六千多米的昆仑雪峰慕士山就在头顶,低头看峡谷则是被深切一千多米高差的幽谷,玉龙喀什河在谷底蜿蜒,就连那水的绿色也让人产生错觉和幻想。最艰难的下山土路 接下来就是最艰险的下山土路,从多米的山顶直接进入多米的玉龙喀什河谷,短短三公里的沙石土路速降一千多米。连续的发卡弯、回头弯,还有那一把方向过不了的剪子弯...倾斜的路面,一边是落石峭壁,一边是悬崖深谷,玩过越野的朋友可以想象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心动魄!黑山村 顺着玉龙喀什河,蜿蜒而上,下午五点进入今天的目的地黑山村。黑山村只是别名,其实它正儿八经的名字叫...▼黑山村是和田玉的源头,也是曾经的贫困村,在当地政府和中煤能源的努力帮助下,今天的黑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媚阳光、和我们打招呼的孩子▼玉石无处不在▼曾经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房,曾经无水、无电的村子也已经通水、通电了,连三G手机信号也已全覆盖。当地村民也经营起了民宿,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由于通信网络覆盖,手机支付也已普及。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宿▼慕士山 12月24日,平安夜,也是队伍勘路的最后一天,从黑山村返回和田的路上,顺道去探寻向往已久的昆仑第二高峰慕士雪山(0米)...车队从黑山村出发,颠簸50km,却依然只能远眺神秘的慕士山。慕士山躲在这里▼慕士山位于中国境内昆仑山中段,和田县与策勒县交界处,它的南麓融入平均海拔超过米的青藏高原,而北麓则连接海拔米左右的塔里木盆地。其南北坡的相对高度相差超过米,把昆仑山脉单面山的特性诠释得淋漓尽致。和田,起点也是终点 回和田县的路上,还经过一个多公里的“魔鬼”大峡谷,由玉龙喀什河切割而成,两边的山遮天蔽日。由于是早期的丹霞地貌,山体结构非常稀松,常有落石,特别是在雨季的时候非常危险,所以这条路经常封路管制,平时也只能单向放行(上午由北向南进山,下午由南向北出山)。回到和田,既是起点也是终点。进藏第九线昆仑天路段勘路结束了,下次(.4.20)勘的将是核心进藏路-克里雅古道。到底什么是进藏第九线?它不是一条单纯的自驾线路,而是以新疆和田为中心,涵盖达里雅布依的沙漠文明、昆仑天路的神话传说文化、玉石古道、丝绸之路、红色文化克里雅山口进藏等多方位、多种地理地貌的全民全域旅行集散地。“从沙漠到雪山,从草场到峡谷从每天的日出到日落我们一起走过尘土飞扬长发寒冷长夜无眠那仗剑天涯的欢声笑语一句相约再见的祝福已是冰心玉壶——老迈”老司机Kobe7块钱一升油,50元跑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