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博爱家园(街镇)名单”公布。江川路街道红十字会荣获市级“博爱家园(街镇)”称号!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家荣获市级称号的红十字会工作都有哪些特色亮点吧~ “力量+”进锐气,整合区域资源 拧紧“动力轴”,发挥医疗资源优势。闵行区的4家红十字冠名医疗机构中,就有江川老年护理院和复旦大学附医院2家在江川。街道红十字会依托优质资源,发挥其脑瘫康复护理等特色项目、优秀服务,送教进社区红十字服务站,打造红十字事业共同体,医院闵行院区也正在积极申报筹备加入。 扩大“朋友圈”激发区域单位动能。与学校理事代表和街道学区办密切配合,进一步做强做实“救护培训进学校”。以汽轮科技小学安全展示馆、五院初级救护培训基地和“四大金刚”之一上海汽轮厂园区内的生命安全体验中心为基础,提高红十字在青少年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全面覆盖闵行开发区、零号湾科创基地、上海电机学院等各个区域,实现“院区、校区、园区、社区”四区联动。 共绘“同心圆”,完善社会动员体系。在已有志愿者团队基础上,逐步建立按专业领域、专题项目进行分工的志愿服务小分队,现已建立应急救援、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为老服务、献血招募、固定献血志愿者等专业志愿服务队7支;同时,积极发动机关、区域单位、社会力量、退役军人等投身志愿服务,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志愿者的基础力量。红十字居村服务站代配药服务延续至今,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便利。 “服务+”增底气,释放项目效能 精准滴灌,高质量组织救护培训。建立救护培训长效机制,每年选派优秀师资参加专题培训课程,充实救护培训师资队伍。打造群众身边的“救护队”,对辖区48个居委名社工开展全员救护员培训。携手交通大学举办“大手牵小手”亲子救护培训活动,选派师资参与交大新生的军训救护培训课程。年至今,累计培训救护员人,普及培训余人,知识普及余人。实现了“进机关、进学校、进楼宇、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全覆盖。 精准汇聚,广维度开展募捐帮困。认真落实帮困名单,快速有效落实完成项目落地。组织募捐,年28.2万元、年募集17.5万余元,远超预设目标。在今年的“腾讯99公益日”线上募捐活动中,江川募捐人次及金额均位列全市前列。 精准服务,总动员招募无偿献血。建立“以街头为主体、以团体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应急献血为补充”的长效无偿献血机制。组建“血脉相连”固定献血志愿者队伍,并建立“一人一档”。结合江川区域特色和点位优势,积极发动小型餐饮企业加入到团队献血的队伍中。献血份额稳中有升,对比年街头总募集量份,年截至目前已上升至余份,实现翻番,连续十年获得上海市献血考核优秀集体。 “品牌+”强功能,扩大特色影响 全覆盖,融合从“身边”开始。对辖区七年级学生救护培训全覆盖,至今已累计培训三届学生共余名,从七年级学生救护培训全覆盖到初级中学AED设置再到中学生救护比赛的举办,实现了救护培训工作完整的闭环。在辖区6所初中安装“救命神器”AED(体外除颤仪),率先在闵行区内实现了初级中学以上AED的全覆盖。发布江川辖区AED地图,“救命神器AED”在“金平之夜”街头艺术节、“川跃”足球赛等大型活动上,提供有效保障。 树品牌,服务正“破圈”成长。结合5.8红十字日,开展“小城大爱”品牌公益活动,义卖所得捐于“千万人帮万家”项目,并为喀什市莎车县的孩子们募得公斤的衣物和学习用品,通过项目化运作让红十字精神在百姓心中萌扎根芽。应对大零号湾区域快速发展,年创建“博爱零号湾”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零空间”,利用碎片时间及午休时间小班精品化授课,使职场人“零”压力、“零”距离、“零”成本的就近学、就近练,提高教学效率。 展望未来,江川路街道红十字会将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进一步推进“三救”“三献”等各项红十字人道服务项目。依托服务总站、社区服务站推动无偿献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参与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