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艰苦卓绝的攻坚战。

喀什地区作为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又是自治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截至去年底,还有4个贫困县尚未摘帽、个贫困村没有出列,2.1万户7.72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

面对剩余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这些最难啃的硬骨头,喀什地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举全地区之力,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精锐尽出挂牌督战万众一心加油干

喀什地区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地县乡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党政一把手“双组长”重点抓,对未脱贫摘帽的4个县划分4个片区,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挂牌督战。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统筹“督”,4名地委领导包片督战、当好片区总指挥,12名地厅级领导担任副总指挥到县督战;县市委书记担当“一线总指挥”,既“督”又“战”;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充当“突击队”、具体“战”,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总攻战役。

全地区41名厅级领导干部、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深入个未出列贫困村挂牌督战,实地蹲点解剖麻雀,精准分析、分类指导。选派43名地厅级、名县处级及名科级干部包联指导8个摘帽县市、个出列村及个有扶贫任务的一般村巩固提升。各级领导较真碰硬“督”,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战”,冲问题开刀,向困难进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喀什地区坚持“因村派人精准”,抽调精兵强将上一线。个贫困村均由县级以上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个自治区单位帮扶个村、个地县单位对口帮扶个贫困村,各级党政以愚公移山之志,勠力同心、尽锐出战,带领群众战胜贫困。

喀什地区1.8万名“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干部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持续奋战在扶贫一线;14.7万名干部包联结亲、帮扶到户,实地“作战”,因地制宜,帮助制定“一村一方案”“一户一策”“一人一岗”,着力补齐短板弱项,调动各方资源,倾尽全力帮扶。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与时间赛跑,奔着一个目标去,咬定青山不放松,汇聚成强大洪流,为脱贫攻坚注入巨大动能。

紧紧牵住“牛鼻子”让贫困户端稳就业“铁饭碗”

喀什地区始终把帮助贫困群众就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就业这个“牛鼻子”,着力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稳就业促增收。

3月17日,英吉沙县在县火车站广场举行欢送仪式,欢送首批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4个县市转移就业。今年英吉沙县已完成8批人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分布在7个地州市。

为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一人一岗”全部就业,喀什地区紧紧抓住自治区启动三年转移十万劳动力就业的大好机遇,加强与北疆及内地等用工地的精准对接,加大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年8月已整建制转移就业45.24万人,完成率%,稳岗拓岗成效明显。

充分利用预警监测大数据平台,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建立就业实名制台账,按照未就业、月工资低于千元和无稳定就业三种情况进行分级预警,坚决防止具备就业条件人员失业。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持续推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加快发展“十小工程”、乡村旅游等,鼓励自主创业就业。大力支持办好乡村扶贫车间,吸纳无法外出务工的弱劳力就近就地就业,让贫困户牢牢端稳就业“铁饭碗”。

近年来,喀什地区通过发展生产、园区就业、外出务工、鼓励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想方设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就业扶贫力度空前。截至目前,全地区28.29万贫困及边缘家庭已实现54.7万人就业,人年均工资性收入1.2万元以上,基本实现家家有门路、人人有活干、月月有收入和以业脱贫、以业增收、以业稳人、以业安人的目标。

发展特色产业高质量助农增收

小馕饼成就大产业。喀什地区加快馕产业发展,出台《年喀什地区加快馕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育龙头企业,带动12县市馕产业园形成“馕产业+技能培训+扶贫就业+旅游观光”的发展模式,打造“馕小帅”“瓜乡馕”“疆家人”等特色品牌,让“喀什味道”飘香大江南北。目前,喀什地区有馕、烘焙等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社家,日产馕.35万个,年产值24亿元,利润9.72亿元,吸纳就业2万余人。到年力争实现馕产业带动5万人就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

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喀什地区按照“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稳粮、优棉、增经、扩菜、强果、兴牧”,产前抓调整、产中抓服务、产后抓销售,推进一产上水平。

新疆优乐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借助“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在企业的带动下,英吉沙县的杏子合作社由年的4家猛增至今年的家,直接或间接实现全县户贫困户0个贫困人口就业。

和英吉沙的色买提杏一样,莎车的巴旦姆、万寿菊,叶城的核桃,麦盖提的灰枣、安格斯牛,泽普的骏枣,伽师新梅、伽师瓜,都已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为高质量脱贫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

莎车县塔尕尔其镇且克且克兰干村村民喜获丰收万寿菊(6月29日摄)。武勇摄

“善弈者谋势”。喀什地区围绕产业振兴,不断调优结构培育产业,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通过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目前,全地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万亩,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余万亩,蔬菜大棚面积达万亩,畜牧良种繁育中心46座,新建成个养殖小区……一张张成绩单不断刷新喀什脱贫成色。走进疏勒县产业园区“一区四园”之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园,生产车间规划有序,现代化生产线和便民服务中心、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园区解决就业余人,人均月工资元以上。为推动产业带动就业,喀什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瞄准内地市场及中亚、南亚周边市场,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农业机械等为重点,主动承接对口援疆省市产业梯度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二产实现重点发展。目前,全地区工业企业发展到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工业增加值达到19.18亿元,同比增长2%。用好旅游扶贫“金钥匙”,创造就业岗位,也成为脱贫攻坚的助推器。随着新疆稳定红利释放,喀什地区旅游也呈现出井喷现象。仅年,喀什地区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5万人次,同比增长63.4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68.73%,旅游+扶贫有效拉动经济发展。在喀什,越来越多的居民搭上了“致富快车”,吃上了“旅游饭”。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农牧民过上幸福新生活这是一座从荒漠中崛起的希望之城。漫步在叶城县阿克塔什镇的街道上,绿树葱茏、鲜花盛开,红屋、碧草、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刚刚放学的孩子们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地结伴而行,幸福的味道浓浓地凝结在空气中。

叶城县阿克塔什镇易地扶贫搬迁点(摄于6月21日)。马甲兵摄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根本途径。年,叶城县投资8.4亿元,建成了全疆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区——阿克塔什镇。柯克亚乡、棋盘乡、乌夏巴什镇户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永远告别了山区,搬进了现在被他们称为“做梦都不敢想的”新居,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现代生活。“以前我们家住在棋盘乡的山沟里,一下雨就会停电,家里的房子还漏雨,周围有时也会发生泥石流,最近的一次离我们家只有二、三百米那么远,觉得特别害怕”。说起过去的生活,努尔艾拉·艾买提尼亚孜仍显得心有余悸。努尔艾拉·艾买提尼亚孜家以前住在的棋盘乡,人均只有0.8亩地,她家主要靠父亲放羊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苦。年搬到阿克塔什镇后,父亲当上了护边员,每个月2元工资,母亲在镇上的工厂上班,月收入也有元,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莎车县易地扶贫搬迁点畜牧业繁育养殖中心(6月23日摄)。武勇摄

喀什地区着力提升易地搬迁及其后续帮扶水平,重点推进后续产业落地,补齐社会服务短板,努力培育产业、促进就业,改善搬迁点生态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后续配套。全地区1.63万户7.12万名贫困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逐步能致富。凝民心聚合力携手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喀什脱贫之路,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扶。喀什各族群众在祖国大家庭中感受温暖,收获幸福。各援疆省市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依托山东“大仓东移”、上海“双线九进”、广东“1+3+9”疆果粤销、深圳“鹏城百店”等平台,扶持喀什消费扶贫产品入驻对口援疆省市0余家门店,助力农民增收。今年与四省市签订消费扶贫协议14.78亿元,已销售14.82亿元,有力带动喀什经济发展。北疆地方和兵团12个协作扶贫县市积极发挥自身经济的相对优势,在信息化产业、教育、创业及就业技能培训、农副产品销售、人才等方面倾力帮扶,年上半年援助万元,帮助培养名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吸纳名贫困人口就业,助力协作帮扶县市完成脱贫任务,携手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千企帮千村”成效显著。中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储粮总公司等七家中央定点单位帮扶资金达万元,有力助推喀什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访惠聚”工作队、援疆干部、各级帮扶干部优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牵线搭桥,加大产品宣传、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助推产销对接,开启帮扶干部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消费帮扶模式,达到了扶贫惠农的效果。电商扶贫也前来助力。受今年疫情影响,直播带货这一新的销售方式迅速在喀什普及推广。截至目前,全地区共建成个乡镇电商点。借助互联网,喀什优品农产品插翅飞向全国各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喀什地区紧盯短板弱项全力攻坚。5月底,总投资17.49亿元的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通水,该县1.53万贫困人口全部喝上了安全优质的“放心水”。6月底,叶城县、莎车县、塔什库尔干县所有偏远山区行政村,不仅通上了大网电,彻底告别了“看天用电”的历史,还全部实现了光纤入户,各族群众看上了高清电视,真正进入互联网时代。6月底,涉及贫困人口脱贫底线任务的扶贫项目全部建成。水甜了,电稳了,网通了……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如今,喀什地区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片的安居房整齐划一,家家户户门前的葡萄藤绿意盎然;一条条笔直的柏油路,通到了村里,通到了家门口,也通到了群众的心里;一盏盏路灯,照亮了乡村的夜空,也点亮了百姓生活的希望;教育扶贫,让贫困家庭飞出更多“金凤凰”;健康扶贫,让贫困群众看病无忧;综合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座幸福大院为农村孤寡老人搭建老有所养的温馨家园;乡村小游园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文化大舞台演绎着村民对幸福生活的讴歌和向往;光纤入户,成就了村民通过互联网沟通世界的梦想,让农产品远销各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五通七有”基本实现……一张张脱贫答卷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懈的奋斗、倾注的心血和辛勤的付出。村里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各族贫困群众发自内心感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学技术、学知识成为新风尚,现代文明生活成为新追求。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走进工厂,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创造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群众摆脱贫困、过好日子的愿望越发强烈,内生动力日益强劲。行百里者半九十。眼下,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喀什地委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加油干,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向着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坚决夺取最后的胜利!

来源:新华社(作者喀什地委宣传部张莉)

主编:常磊责编:张欢编辑:古丽革乃·艾尔肯

投稿邮箱:xjksljl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