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青少年援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0%91%E5%B9%B4%E7%99%BD%E7%99%9C%E9%A3%8E%E9%98%B2%E6%B2%BB%E6%8F%B4%E5%8A%A9%E9%A1%B9%E7%9B%AE/22039760?fr=aladdin

俄罗斯喀山“阿德米拉尔”购物中心发生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已达11人。当地时间3月11日,俄罗斯喀山市“阿德米拉尔”购物中心起火坍塌,数人被困在废墟下。据一位消息人士称,目前,事故死亡人数已达到11人。他说:“第十具尸体在第四个入口区域被发现,其身上烧伤严重。”此外,事故还造成数十人受伤。

当地时间11日下午,俄罗斯喀山市一家购物中心起火坍塌,导致数人被困在废墟下,过火面积达到平方米。火灾发生后,俄方出动数百名工作人员不间断进行救灾工作。初步确定火灾是由楼内一咖啡馆起火造成的。

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紧急情况部此前一天公布消息称,有约25名人员下落不明,挖掘购物中心坍塌废墟可能需要花上数天时间。

那购物中心发生火灾,我们如何逃生呢?

■利用疏散通道逃生   每个商场都按规定设有室内楼梯、室外楼梯,有的还设有自动扶梯、消防电梯等,发生火灾后,尤其是在火灾初级阶段,这都是逃生的良好通道。在下楼梯时应抓住扶手,以免被人群撞倒。不要乘坐普通电梯逃生,因为发生火灾时,停电时有发生,无法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自制器材逃生   商场是物资高度集中的场所,商品种类多,发生火灾后,可利用逃生的物资是比较多的。如“将毛巾、口罩浸湿后捂住口、鼻,可制成防烟工具;利用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来开辟逃生通道;如果商场还经营五金等商品,可以利用各种机用皮带、消防水带、电缆线来开辟逃生通道;可以利用百货商场经营的各种劳动保护用品来护身,如安全帽、摩托车头盔、工作服等,以避免烧伤和坠落物的砸伤。   ■利用建筑物逃生   发生火灾时,如用上述两种方法都无法逃生,可利用落水管、房屋内外的突出部位、各种门窗以及建筑物的避雷网(线)逃生或转移到安全区域再寻找机会逃生。这种逃生方法使用时,既要大胆又要细心,特别是老、弱、病、残、妇、幼等人员,切不可盲目行事,否则容易出现伤亡。   ■寻找避难处所逃生   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室外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刻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无论白天或夜晚被困者都应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困境。   面对滚滚的浓烟、凶猛的火势以及热浪的侵袭,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临危不惧,顺利地躲过劫难重获新生?而有的人急于生还,想一步迈出死亡地段,结果适得其反?这里面,逃生心理起着重要作用。   要想在大火中安全逃生,除了平时要学习一些自防自救常识之外,还要努力克服逃生中的某些心理误区。逃生中的心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惊慌心理,习惯心理,趋光心理,外散心理及盲从心理。   ■惊慌心理   在火灾中感到恐惧是人的一般习性,惊慌就是人在极度难忍、充满恐怖的环境下造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逃生时,惊慌心理可导致一些非理性行为,结果经常是不幸的。例如有的人面对浓烟不知所措,从高楼跳下以致丧生;有的人见了大火,只顾向相反方向奔逃而不管是否有出口;在火灾现场往往发现死者蹲在屋角或把头伸入橱柜内等等。这些都是由于惊慌、恐惧而导致的非理性行为。惊慌一开始只是个别人的非理性行为,但由于惊慌带有传染性,很快会波及众人,而且非常迅速,常常可导致不可抑制的恐惧心理,发生不必要的重大伤亡。   ■习惯心理   这种心理常表现为人们只会朝经常使用的出入口和楼梯疏散,即使那里已挤成一团,堵塞了出口,还是争相夺路不肯离去。一方面是因为灾祸降临,人们挤成一团,以解除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所处环境的不了解,对其他出口没有把握,甚至不了解安全疏散出口包括哪些楼梯和门窗。特别是楼房火灾,一般人听到火警,往往习惯往下跑,而遇上烟气又会慌忙向上跑。但是,一个事实就是,烟速为每秒三至四米,大大超过了人上楼的速度。就在这种往返之中,人们或许贻误了逃生的最佳时机,甚至丧生。例如,在旅馆或剧场发生火灾时,一般人都习惯从原入口逃生,很少找其他出入口和楼梯疏散。出于习惯心理,有的人即使是在自己居住的场所,在原出路被烟火阻塞无路可走时,才去寻找其他疏散出路,但常常为时已晚。   ■趋光心理   人有向光的习性,所以有趋向明亮方向和开敞空间的本能。例如,当旅馆有烟气在走廊弥漫时,若走廊一端黑暗、一端明亮,则人们一般向明亮方向疏散。趋光心理有时是有益的,但如果身处陌生的火灾环境中,盲目地拼命朝有光亮的方向逃跑,很容易误入危险境地。如建筑物里的“袋形走廊”就十分危险。   要避免误入危险逃生路径,就必须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当我们进入一个比较陌生的建筑物中时,就要到走廊看一看报警器、疏散出口和楼梯的位置,这种细心是很必要的。只有养成习惯,心中有数,才能在关键时刻救自己一命。   ■外散心理   起火时,人的求生本能促使人一般总想向室外跑。这对低层的、结构简单的建筑物还可以,但对高层的、结构又较复杂的建筑物来讲,这种想法是不太现实的,因为身处较高楼层或比较复杂结构的环境中,人们跑到室外需要较长时间,反而会贻误逃生的时机。所以,在火灾中一心只想逃出去有时并非上策,在无路可逃时,就要选择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等待消防队的到来。当然,即使选择避难间避难,也只能是暂时的,目的在于及早疏散出去或是被安全救援。所以在选择避难的同时应做好下一步的考虑和准备。   ■盲从心理   盲从心理是惊慌心理的延续,表现在火灾危险中失去正常判断能力,没有主见,随大流,不顾后果。比如一窝蜂地跟着人群盲目地跑,至于跑向什么地方、能不能跑出去则根本不知道;比如不知所措的程度急剧增加,见人从楼上往下跳,便跟着往下跳,至于跳下去是什么后果则不管了。准确地说,这种盲从心理导致的行为已算不上是一种正常的逃生了。许许多多群死群伤火灾的发生,都与这种盲从心理带来的消极后果密切相关。   综合以上几种逃生心理的分析不难看出,在逃生中,心理上一旦走入误区,也就相当于人在火场中闯入误区一样危险。要想在火灾中安全逃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消防意识、掌握一定的自防自救知识外,还要努力克服种种心理障碍,从心理误区中尽快走出来,培养良好的逃生心理素质,在逃生的关键时刻引领自己走进安全地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