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9-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斯皮尔伯格监制的电影——《追风筝的人》。杂乱却并不违和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土坯房、雪山映照之下的石头城、那些奔跑在街口的孩子,以及随意摆放在道路两旁堆积如山色彩鲜艳的水果,怎么看怎么熟悉。

(注意!图中右边房子上安了空调!阿富汗有空调吗?!)

哦!这有点像喀什噶尔!我心里默默感叹。

上网一查,果不其然,拍这部电影的时候阿富汗境内战火连天,所以剧组不得不来到喀什噶尔取景。

在喀什噶尔的一幕幕,又回荡在了我的脑海里。

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阿拉伯语、波斯语等融合演变而成,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的确,喀什就是个色彩斑斓而纯粹的城市。

一、街角

那些有钱人家门口立着几根大柱子,上面镂刻着各色生动的图案,彩画和木雕极其考究,门也是铜色的,显得庄重典雅。而那些穷人家的房子则破破烂烂,木头大门仿佛一脚就可以踹开。但无论穷人富人,门口那些花儿不像人一样,对于财富和权力总是吾之若骛,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家门口的花通常会长得格外灿烂,院里的葡萄架也茂盛得遮天蔽日,门口的渠水从底下隧道通进院子里,浇灌着那里的杏树、桃树和无花果树。奇怪的是,我从小到大几乎没有见过维吾尔人将桑葚树栽进自家院子的,那些一到夏天就甜的发腻的桑葚会被栽在门口或是道路两旁。也许新疆桑葚太多,所以变得不稀罕了吧,或者因为这种掉在地上弄得无处下脚的小水果只会在成熟的季节给院子增添烦恼。

二、茶馆

在伊斯坦吾博依路的交叉口,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和调子:维吾尔族小贩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铁摩擦声,阿訇念经声,小孩子兴奋地跑跳着,街边地摊此起彼伏地叫卖着,维吾尔小贩和外国游客绘声绘色地比划着,欢快的西域情歌在街边音响里声嘶力竭地吼叫着,这些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的声音共同交织在肚子咕咕的抗议中,迫使你不得不走进一家最为显眼的茶馆。在这里仿佛一切喧闹都戛然而止,原来,一个梳着最有维吾尔特色八字胡的老艺人和他的徒弟正在用热瓦普欢快的节奏代替街上的嘈杂。

三、老人与孩子

喀什噶尔的孩子顽劣地近乎可爱。

他们奔跑在阳光之中,穿行在琉璃洒下的五彩缤纷之下,看见他们活跃的身影,有一种让你回到了自己五六岁那个亦真亦幻下午的错觉。

(来自蚂蜂窝网友——不负春光野孩子)

这些孩子对镜头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总会自己摆出一副非常上镜的姿势。走在喀什噶尔的街头,每一个孩子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对你说“哈喽”。

四、舌尖上的喀什噶尔

宫崎骏著名电影《千与千寻》中那些美食仿佛从屏幕中蹦了出来,摆在了这个中国最西部城市的夜市中。我所有从西藏阿里地区来到喀什的朋友都告诉我:西藏海拔太高,食物根本难以下咽,而喀什就像是在天堂!

来源:知乎网友

热爱新疆、支持小编的阿达西请右下角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