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www.xftobacco.com/

在中国,领导人退休之后,通常都是深居简出的,极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当欧美国家的领导层退出政治舞台,大部分都会以一个新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有些人是全国巡回演讲的演讲者,有些人写了自传成为了作家,有些人则以艺术家的身份开始了艺术创作……

他们做这么多,大部分都是为了开启事业第二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前领导人”的身份,使得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其中,中国也是他们退休后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许多英美领导人,都曾经有过来到中国捞金的历史。

基辛格:最早通过商业咨询,使双方互利的领导人

说到最早发掘中国商机的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中美刚建交没多久,各种关系还处于互相试探的阶段。

这时,亨利·基辛格站了出来,开始了最早的中美商业交易。

基辛格访华,和毛泽东、周恩来会晤

年基辛格退出政坛之后,他成立了一个叫做基辛格联合咨询公司。这个公司主要就是替各种贸易公司制定商业方案,其中就包括投资和贸易往来。

咨询公司成立后,许多企业都接踵而至。其实他们看中的并不是优秀的咨询方案,而是基辛格曾经作为政坛人物,所收获的信息和人脉。

而基辛格在这中间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单纯地帮助客户公司获取利润,而是他希望能够通过他的牵线,致使合作的另一方也能够得到好处——他将合作的另一方着眼于中国上。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就和基辛格提及过中美商务合作的事情。

基辛格将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并促成了惠普和中国的合作。在当时来说,算是高新科技产业,来华注资给中国产业结构带来新活力。

凭借着自身的身份,基辛格牵线了中、美多个项目的合作,其中包括美国运通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知名企业。

招商银行和美国运通在基辛格的牵线下达成合作

年,基辛格在北京开办的创新经济论坛上,表达了他的看法:“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应该正确地看待分歧,加强对话与合作,努力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可以说,基辛格的捞金行为,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政治手段。而美国前财务部长亨利·保尔森,来华捞金的目的就纯粹得多。

保尔森:一个地道纯粹,以商人心理来华的领导人

和基辛格相比,可能很多民众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他来华捞金的架势,也不似其他领导人那样高调。

保尔森也曾说过,他来华做生意,和基辛格不同,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而保尔森也从确实加入政坛开始,就一直保持着其商人特性。

作为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并手握MBA学位的人,保尔森一脚踏入政坛,就成为了国防部长幕僚助理。

他早期的工作风格被当年的同事称作“推销员中的推销员”。

之后,由于“水门事件”丑闻影响,尼克松的幕僚集团解散,保尔森也开始了他长达多年的商人生涯。在他的领导下,美国高盛集团成为了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资银行。

在他重回政坛之前,保尔森已经将商业活动的一部分重心放在了中国。

年,中国金融业开始发展,而保尔森及其领导的高盛集团,迅速地在中国开展业务,搭上了中国发展金融业的顺风车。

年,保尔森担任美国财务部长,同年,他第一次以这个身份来到中国。

他选择访华的地点——浙江,不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更贴近经济。这种温和迂回的方式,给了双方的经济谈判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退休之后,他依然还是用旧有的商贸心态来中国进行贸易。

年,75岁的保尔森重回金融界,担任TPG全球影响力投资平台的执行主席。

保尔森参与中国商业活动

该投资平台专注于新能源领域,其中包括可再生资源、绿色产业、脱碳交通、农业和自然等。保尔森也将投资市场放到了中国上来。

中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许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保尔森的TPG投资平台,与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现状相结合,创造出了共赢局面。

基辛格出于政治目的来华发展经济,而保尔森则是利用自己的政治身份来华寻求商机。

不过,他们的捞金手段还是较为体面的,在他们之后的一位领导人,其手段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克林顿:深谙吸金之道,来宣传自己名声的领导人

克林顿

在外媒公布的前总统捞金榜上,克林顿夫妇位居榜首。据悉,他们曾在年至年间将1.5亿美元收入囊中。

之后,他们将眼光放到了中国。要知道,克林顿以总统身份访华的时候,声势浩大,光携带记者就有多名。

克林顿在任期间,来华演讲

年,克林顿第一次以走穴嘉宾的身份来到中国深圳。他当时是替一个并不出名的地产公司做楼盘形象大使。

传闻,这次活动他得到了25万美元。

克林顿来华商演

尝到甜头的克林顿,感受到了在中国走穴,要比在美国走穴赚钱快得多。

虽然他出席活动的场次还是以美国为主,但是收入的绝大部分却是在中国等海外国家,这也导致他来华的次数愈发频繁。

来中国的时候,他不仅能够得到丰厚的酬劳,全程还有高级配置随行。

中介公司会会给克林顿配备2--4名助理,一般是头等舱,最好是私人飞机,另外还需配备安保人员,住五星级酒店。

年11月9日,克林顿受剑南春集团的邀请,再次来到中国,这次他的落脚点是成都,身份是“剑南春拓展全球市场战略揭幕大使”。

当时克林顿做了许多采访,到剑南春的酒厂做宣传,不过只逗留了三个半小时。

克林顿参观酒史博物馆

尽管如此,他依然获得了40万美金。不过据知情人透露,克林顿所收取的价格远不止这个金额。

也就是说,哪怕就算是按照“最低价格”40万美金来计算,克林顿每60秒就赚了1.5万人民币。

克林顿之所以选择此种方式赚钱,也是因为当年由于丑闻之后,他负上了巨额债务,其中包括律师调查,和诉讼费用等。

在资金匮乏的压力下,想要解决债务的燃眉之急,只能选择这种快捷方式获取利益。

不过,随着这种吸金模式逐渐被多方企业融会贯通,使得这些外国前领导人的商业价值被歪曲到了一个尴尬境地。

布莱尔:与中国方面合作,积极捞金转型的领导人

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曾在年至年任英国首相,他是英国工党的党魁,也是工党历史上执政最长时间的领导人。

年11月,布莱尔突然来中国参加商业活动,当时他刚卸任不到半年。

布莱尔在活动现场

当时他受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邀请,来到东莞的大锦绣VIP会所酒会进行演讲。之后,还参观了该公司的楼盘。

在演讲过程中,布莱尔声情并茂地表示了他对中国的热爱和对东莞经济发展的愿景。

据悉,布莱尔的出场费为33万美元,而房地产公司前后所花费的总共超过千万元人民币。

布莱尔和时任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谈话

也许正是在中国的商演之路走得十分艰辛,加上他卸任的势头越来越弱,布莱尔开始思索其转型之路。年,他开始重新包装团队,组建了托尼布莱尔公司。

布莱尔想将整个吸金模式升级,而不拘泥于如克林顿一样单纯走穴的小打小闹。之后,他的公司和喀什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布莱尔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提及和喀什政府的合作

协议称,布莱尔公司将会给喀什政府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提供海外技术和跨境合作的机会。年,布莱尔给喀什摄影展剪彩,宣告了他和喀什政府的关系。

布莱尔从单纯的演讲走穴,变成了提供招商引资或政府咨询这种高端服务,这种转型似乎借鉴了基辛格的联合咨询公司。

但是相比之下,布莱尔更倾向于做中国的接头人,而基辛格则是做美国的接头人。

外国政要的商业价值,随着时间的递进将会慢慢消减,甚至也会出现宣传期不被买账的事情发生。

许多中国商家对此十分清楚,人们都是善忘的,这些领导人能带来的宣传效果的时效性并不强。所以他们选择了在短时间内,以爆发式的、连续式的情形来消费外国前领导人的名声。

奥巴马:效仿前辈的吸金模式,反被利用的领导人

年1月20日,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正式卸任美国总统。同年,微商的发展势头正猛,以70%以上的增速,释放出万亿元。

“美国前总统”、“微商”,这两个看上去毫不相关的名词,居然在有一日能够联系得上。而促使这次联结的,则是年11月开展的上海第三届全国中小企业峰会。

大会现场

这次峰会主办方邀请了奥巴马来演讲,这也是奥巴马卸任后第一次来到中国。而与此同时,参与峰会的还有余中小企业家,其中就包括一些微商。

以往外国前政要来中国赚钱,好歹也是体面的;就算是走穴,也排场十足。

但是之后,各大朋友圈流出了许多微商和奥巴马合影的照片,高达一百余人。奥巴马宛若景点一般,让微商一一轮流打卡,失了排场,也失了体面。

奥巴马和微商握手

许多人感到十分震惊,一个曾经手握国家命脉的领导人,为何居然沦落到靠微商赚钱?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

当时,峰会的门票是接近元一张,而和奥巴马握一次手30秒,则会收取20--30万,也就是说,奥巴马这次握手合影,至少赚了万元。

不过此次“握手费”是全给奥巴马,还是由主办方笑纳,又或者是早就已经谈好了分账方式,就不得而知了。

这件事情,原本已经足够有话题度了。但是之后让奥巴马和微商的事情又一次攀上了话题的高峰。

自从奥巴马和“微商”二字有了牵连,许多微商便开始利用这件事情,将奥巴马与自己的照片合成,借以提高本商品的知名度。

伪造合成图片

与此同时,真的和奥巴马合影的微商,自然不甘其后。将合影一事极尽渲染,甚至描绘成“奥巴马亲自接见”来提升自己品牌的价值。

奥巴马来捞金,原本也只是历届领导人的惯例手段罢了。而他也所做的,也就是效仿前人的吸金模式而已。

在美国,卸任领导人接商演的事情乃是传统,但显然到了中国之后,慢慢变得扭曲。英美前领导人,是否还能继续在中国捞金,得看他们选择的方式了。

结语:

可以看出,克林顿、奥巴马这种在中国的捞金方式,只是短期暴利,无法作为长远的投资项目,也只能解决一时的经济问题。

而布莱尔在中国捞金方式的转型,也证明了走穴商演,这种浮夸的资本投射,在中国很难行得通。

反倒是基辛格和保尔森,此二人用纯商业化的态度来对待和中国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走得长远,也有助于达到双赢的局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