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A、喀什简介

喀什旧称喀什噶尔,几百年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缘优势。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不辱使命,两次出使帮助中原地区加深了对西域的了解,加强了西域和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的影响,最终汉朝统一西域,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从此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时候的西域是指中国西部的疆域,就是现在的新疆。

如果说中国版图是一只雄鸡,那么新疆喀什则是鸡尾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那山、水、天空和植物都透露出了一份神秘和深远。

喀什地区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称疏勒,地处欧亚大陆中部、祖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与阿克苏地区的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乌恰县和阿克陶县相连,东南与和田地区的皮山县相连。喀什地区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边境线总长千米。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等3个国家。

全地区总面积16.2万平方千米,东西宽约千米,南北长千米。人口约多万人,地区辖1个县级市、10个县、1个自治县: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伽师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共有4个街道、28个镇、个乡,个社区、个村委会。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

B、移步即换景--喀什古城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喀什噶尔古城是新疆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之一,也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喀什噶尔古城有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它涵盖自然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人文活动、旅游商品等旅游资源,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的14项,国家5A级景区。

喀什噶尔老城区共8平方公里,有居民22万人。这座浸润着岁月沧桑和独特文化印记的城市,以浓郁的民族特色、淳朴的风土人情、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在喀什古城区里,铜器、马鞍等手工作坊叮当作响,馕、烤馒头的香味刺激着游客的味蕾,让人流连忘返。

蓝天碧云、青草绿花。在喀什噶尔古城东门,每天上午十点半,老城民间艺人身着盛装表演着仿古开城仪式,民俗歌舞表演。

喀什噶尔城门开,古今名人站成排;

留恋顾盼似有情,可知她在等谁来?

集民族音乐、舞蹈元素于一体的仿古开城仪式,再现了千年古城喜迎贵宾的独特礼遇。喀什噶尔古城东门仿古迎宾开城仪式主要是参照古礼中的宾礼,并融入古代民间的礼仪内容而创意策划的。在维族人民的盛情邀请下,游客纷纷与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合影,踏着古人的足迹,进入花盆、铁器、木器、帽子等集市,阿图什巷、库木代尔瓦扎路等地,用心感受着古城的魅力与风采。

喀什古城位于喀什市中心,城区街巷纵横交错,曲径通幽。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奇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街区,土石路面的巷道,宽一点的能走驴车,窄的两人并肩难行。街巷东转西折,南弯北错,迂回曲折,从地上铺的砖头来看,若是竖着向前则此巷可以通行,若是横着则到此为止。

巷道两边是一户户维吾尔民居。客厅、居室皆由木质扶梯、楼梯连结。每家窗户都有露台,用于养花或置放盆景。盆景、鲜花与建筑物廊柱、木雕、挑檐上的各色花饰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幽静清新。走进喀什古城区犹如置身于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的生动画卷。

在喀什古城区移步即换景。

手工作坊在红火地经营,有服装店,地毯加工店,还有陶器店,制作方法一律是传统工艺。

孩子们,快乐地玩耍。

老人们沐浴着阳光,无忧无虑的聊天。

各民族的人们在同一个蓝天下,玩着陀螺,经营着自己的买卖。

喀什噶尔的灵魂在喀什老城,它代表了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平静的现在,它必将代表着繁荣的未来。

C、勇敢者运动--叼羊

叼羊活动起源于中世纪,是西北地区维吾尔族普遍盛行的体育游戏活动,被誉为“勇敢者运动”。民间一直流传着“摔跤靠力气,叼羊要士气”、“雄鹰要在天空中展翅飞翔,小伙子要在叼羊场上显示英勇刚强”、“姑娘要作摘葡萄能手,小伙子要当叼羊能手”等等相关的谚语和传说。

牧民们为了保护羊群,常常和恶劣天气、凶猛禽兽搏斗,遇上暴风雨或野兽来袭,他们一边策骑应对,一边俯身把失散的上百斤重的羊提上马背,驮回羊群。久而久之,这种叼羊技艺演变为精彩绝伦的叼羊大赛。

叼羊是一种对抗性强、争夺剧烈的运动。叼羊比赛,一般是选用2至3岁的健壮山羊,先割去头和四肢,紧紧扎住羊的食管,再放到清水中浸泡或向羊肚中灌水。这是为了使有一定重量和增加羊皮坚韧性,不易在剧烈争夺中被扯烂,参加叼羊比赛的骑手,事先都安排好助手。一个人要在十几名强手中单打独斗夺得羊,还要冲出重重包围,所以,要想获胜是有相当难度的,一般是一个队与另一个队的集体较量。每一个队的众多骑手,要有战略战术,首先是要有明确分工,如有的人专门负责一马当先,冲群叼夺;有的人负责掩护;有的人是专门追赶阻挡对手,各司其责。一旦夺得山羊,同队的伙伴有人向前拽缰绳,抽打马背,前拉后推,左右手护卫,才有可能顺利冲出对手设下的重重包围,以“叼”到羊后安全送达指定地点的一方为胜。获胜者按照当地的习俗,将羊当场烤熟,请众骑手共享,称为“幸福肉”。

D、情感的表达--舞蹈和音乐

喀什还是维吾尔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曲“十二木卡姆”和舞蹈刀郎“麦西来甫”。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一种大型传统古典音乐,汇集歌、诗、乐、舞、唱、奏于一身,它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

喀什的人民性格粗犷、豪放,能歌善舞。舞蹈和音乐是他们情感的一种表达,也是一种生活的再现,从那优美的舞姿和空灵的声乐中能够找到传统的骑马放牧、庆贺丰收、男耕女织的生活内容和历史烙印。这里弥漫着神秘而灵动的气息!

E、方便快餐--馕

新疆除了优美的舞蹈和音乐,还有着令人垂涎的奇异美食,其中就有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最主要食物--馕。馕有着多年的历史,“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馕又曾被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约需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叫“托喀西”馕,厚约1厘米,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

馕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盐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在做“托喀西”馕时,不仅要放油、蛋、糖等原料,还要在表面上撒些“斯亚旦”(黑草籽,很像黑芝麻)或者瓜子仁,这种馕不仅味道好,而且长时间保存不会变质。所以维吾尔族人出差都带上馕,喝点茶水,吃些“托喀西”馕可以充饥,是一种理想的方便餐。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就是馕。

?精华推荐?

梦回新安渡

外滩的灯光

山下是故乡

古镇掠影

一个枞阳人的青春记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症状图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